Marcophon Records
MAR 903-2
多克西哲的傳奇1
Timofei Dokshitser
狂想曲
Rhapsody
內附多克西哲生平簡介
多克西哲/小喇叭
1.蓋希文:藍色狂想曲
拉札瑞夫指揮波修瓦歌劇院管弦樂團
Gershwin / Rhapsody in blue
2.郭第克:b小調小喇叭協奏曲
祖拉提斯指揮波修瓦歌劇院管弦樂團
Goedicke / Trompetkonzert in b-moll
3.葛拉茲諾夫:冊葉
羅傑斯特汶斯基指揮波修瓦歌劇院管弦樂團
Glazounov / Albumblatt
4.唐貝格:協奏曲,作品四十二
克拉斯指揮UdSSR廣播與電視交響樂團
Tamberg / Konzert Op.42
5.奈斯特洛夫:c小調協奏曲,作品四十二
克拉斯指揮UdSSR廣播與電視交響樂團
Nesterov / Konzert c-moll Op.42
6.柴可夫斯基:拿坡里舞曲
羅傑斯特汶斯基指揮波修瓦歌劇院管弦樂團
Tchaikovsky / Neapolitanischer
小號詩人--提摩費‧多克西哲
Timofei Dokshitser
文/阮一凡
提摩費.多克西哲,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十三日出生在蘇聯烏克蘭共和國Nezhin的音樂世家。他少年時代就隨著第六十二騎兵聯隊的交響樂團演奏,開啟了音樂生涯。
多克西哲的第一位老師是波修瓦歌劇院交響樂團的首席瓦西列夫斯基(I.A. Vasilevsky),而他自莫斯科音樂院畢業後,又轉往Gnessin音樂院隨俄國最著名的小號老師塔巴可夫(M.I. Tabakov)學習。一九四一年多克西哲贏得全蘇聯音樂比賽的小號冠軍,一九四五年即加入波修瓦歌劇院任職首席小號。一九四七年贏得布拉格國際小號大賽冠軍,一九五○年在Gnessin音樂院中擔任塔巴可夫的助教,一九五四年正式擔任該音樂院的小號教授。多克西哲曾獲得蘇聯人民藝術家獎章,這是蘇聯藝術家最高榮譽!
由多克西哲的經歷來看,他可說是俄國小號演奏學派的嫡傳弟子兼掌門人,其嘹亮狂放的音色、如小提琴與聲樂一般擁有快速抖音的特質,正代表了當今俄國小號的演奏風格。這種風格是十九世紀浪漫樂派的延續,在十九世紀初,俄國彼得大帝力行西化政策,一群法國、德國的音樂演奏家遂前往俄國工作。而當時西歐因為小號正面臨機械構造的轉型期,典型的浪漫派大師如貝多芬、韋伯、孟德爾頌和布拉姆斯等人,並未替這項新興的樂器留下膾炙人口的獨奏作品。這時小號流行的獨奏曲是一些炫耀技巧的主題變奏曲,代表作品如安邦(Arban)的《威尼斯狂歡節主題變奏曲》。
此等裝飾華麗、技巧繁複的作品,在十九世紀中葉後大為流行,成為小號浪漫時期的主流音樂。而正是所謂「禮失求諸野」,德、奧作曲家在十九世紀初所擁有的浪漫派音樂特質,由這一群在彼得大帝號召下前往俄國工作的西歐音樂家所保留,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開花結果,由Oskar Boehme和Vassilu Brandt等人承繼這股特質而寫下了小號的浪漫樂章。再加上俄國人外冷內熱的性格,正巧把這些樂曲詮釋得淋漓盡致,成為俄國小號家的拿手好戲,可說是世界小號學派唯一擁有浪漫時期樂曲的門派。
多克西哲是俄國國際知名度最高的小號演奏家,繼承了傳統的俄羅斯風格,加上超人的音樂天賦,他的演奏帶有一股文學家的浪漫氣質,從巴洛克時期至二十世紀專門替他譜寫的樂曲,都充滿了盎然的詩意。
著名指揮家寇特.馬殊曾盛讚多克西哲的演奏:「每一次我都被他那不僅充滿輝煌技巧,且充滿知性與文化的內在所吸引,我只有一句話形容,這是藝術的最高境界。」波修瓦的總監拉札瑞夫(Alexander Lazarev)也說:「只要樂團有多克西哲在,聲音馬上有如魔術般變得不同。」
多克西哲已於一九八三年自波修瓦退休,一九八九年曾經心臟病發作,幸得小號大師安德烈(Maurice Andre)號召全世界銅管演奏家慷慨解囊,多克西哲才得以動手術,安然度過難關。目前大師任教於Gnessin音樂院,並在歐洲廣開大師班課程。不過由於健康問題,多克西哲已自莫斯科移居瑞士,但仍有新錄音問世。
多克西哲也改編過無數的樂曲及校正樂譜,皆由瑞士出版商Marcophon出版,為最具權威性的版本之一。